蝗虫养殖技术
一、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
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、蝼蛄消灭干净。可采用捕捉、诱杀、开水烫等方法。以上几种昆虫是蝗虫的天敌,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,所以在棚内决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。为了便于雨季的排水,棚内地面要高于地面10—15厘米,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,此土不易结块,便于产卵取卵。可在四月中旬,在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作物,准备幼蝗食用。 棚的建造面积,按饲养蝗虫多少确定(本基地有立体养殖技术)。可利用院内外空闲的地方,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丝、木棍、竹片等建造一个棚支架,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,用棱布(纱窗布)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,挂于棚架上,底边埋在地下,留下门口,门口安上拉锁。这个装置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来和便于进出喂养管理。(也可以搭成拱形棚) 棚的高度在1.5—2米即可,为了保温和防雨,棚外可罩塑料布。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(大龄以上)不怕下雨时可不罩塑料布。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,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以前完工,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。
二、蝗虫卵的孵化与管理
在气温达25—30度时,虫卵即可孵化,在我国北方地区到五月初其自然气温便可达到孵化条件,南方地区常年温度均适宜。先按2:1的比例准备无毒土壤、锯末,含水量在10—15%,铺在2—3厘米的器皿中,将蝗卵均匀布于土上,卵上在盖约1厘米厚的土,器皿上在罩上一层薄膜。每半天检查一次,发现幼蝗后,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鲜嫩的麦苗上,幼蝗喜食麦苗、玉米苗、杂草等单子叶植物,但食量很少。1—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,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—30度之间,光照在12小时以上,湿度保持在15%左右,因为在这几个条件下蝗虫最活跃且喜食,有利于生长。
三、蝗虫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
幼蝗自出卵后每隔5—7天脱皮一次,脱一次皮即为一龄,壮的蝗虫脱皮快,弱的脱皮慢。在孵化过程中也有出的早的和晚的,正是这些原因,棚中的飞蝗才有大一些和小一些的差别。 长的特别快,食量也逐步增大。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,首先是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,另外,还会出现强食弱、大吃小的现象。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,体质又很软,有被吃掉和咬伤的危险。三龄以上的蝗虫可加喂麦麸,其办法是:用一两白糖加半斤水融化后,再放入麦麸一斤拌均,放在棚内的塑料布上、木板上或浅平式器皿中。清棚后也可直接撒在棚内地面上。1—2天清棚一次,保持棚内清洁卫生。棚内的剩余事物不宜过多,不能出现霉烂气味。 蝗虫经过五次脱皮后,即成长为成虫,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。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,开始交尾。此时的飞蝗很肥壮,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,其他的蝗虫可到市场销售,时间七月初为宜。点击下一页更精彩
更新时间:2013-11-01 15:52:10
来源:网络
上一页 :第一页
下一页:蝗虫的安全管理措施